作為雕塑和裝置的關系,一直以來我們會有裝置是否胎生于雕塑的疑慮,或者是廈門雕塑的近親(盡管它們在一定的階段有相似的外表),而實際上,裝置從來都不是雕塑分支,裝置是被一個客觀理性的審美基因造成的,(它的發明者是一個被叫做裝置之父的法國人,這個人跟雕塑也沒有關系)。裝置的出現是一個以現成品為媒介的視覺游戲一樣的呈現,而這個現成品為核心的藝術形式恰恰奠定了裝置藝術的材料內核,它的手法成為一種語言,它的不審美恰恰又形成了審美,這一切成了一種關于視覺藝術的思維,這種藝術思維的名字就是“裝置藝術”。
裝置是一種有關材料的,環境的,藝術家情感的關系藝術,但這些完全不足以呈現一個裝置的清晰面貌,裝置藝術是一種起源于上世紀20年代,興盛于上世紀60-70年代西方的當代藝術類型。是在現代主義土壤里萌生的,受到極簡主義影響的,又影響了觀念主義思潮的藝術類型。當代裝置藝術混合了各種媒材,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創造發自內心深處的和/或概念性的經驗。裝置藝術家經常會直接使用展覽場的空間。
許多人追溯裝置藝術的根源到較早期的現成品開端時期,這樣的觀念和手法一直在深化和升級,它的外表更貼近這個時代所賦予的特征,它的內核也更清晰。他們使用現成的物件而非傳統上要求手工技巧的雕塑來創作也是一個時代特征。并且,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從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他們更以來工業化手段和設備,甚至是數字化平臺的利用來提高作品的品相和績效。如今的裝置藝術使用的媒材包含了自然材料到新媒體,比如錄影、聲音、表演、電腦以及網絡。